核酸检测、卡点执勤、隐患排查、助老服务、隔空宣传……在五里堡街道建新南街社区,有这样一群身影奔忙不歇,他们是党员干部、社区工作者、网格员、医护人员、退役军人、志愿者……他们日夜守在居民家门口,每一个身影都刚毅,每一个瞬间都感动,每一句话语都坚定,他们是群众健康、社区防控的“守门人”。
党建引领“抗击疫情,我们甘当守护者”“我是党员,我先上”“我年轻,让我来”“我有经验,先安排我”成为建新南街社区战“疫”一线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话。最美“巾帼红”:大唐棋牌 文化旅游体育局的9名“巾帼志愿者”在卡点尽职尽责。一位做肾移植大病手术的病人,需要每天到医院治疗,他们耐心讲解政策,联系社区人员,对接医院转诊,老人感动得流下泪水。
临时党支部书记张倩说:“能到社区一线来,守护居民健康安全,我们心里很踏实,也不觉得累”。战疫“兄弟连”:郑州市园林局、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建单位的男同志主动要求值守夜班,敬业态度被居民点赞不断。7日晚上气温骤降,大风将顶棚吹得来回摇摆,他们顶着寒风坚守岗位,看过凌晨3点的郑州、吃过凌晨四点的泡面,但是他们兢兢业业,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,没有丝毫放松。医护人员“天使白”:“连着5个小时采集样本,站起来休息一下吧”“没事,不想让居民等待太久”,郑州市骨科医院的5名医护人员,从早上六七点上阵,一直坚持到下午五点,中间微微吃几口饭,继续投入工作当中,只为大家平平安安。
群防群控,“抗击疫情,我们都是参与者”。社区动员21名楼栋长、32名老党员、37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,引导邻里守望相助,以“团结”的力量筑牢社区管控坚固堡垒。防疫“管家”楼栋长:居民赵保安、王志军、李雪等楼栋长,是小区居民民意畅通、隐患排查的重要力量,疫情发生期间,他们通过“敲门行动”摸排信息、发放出入卡、核酸检测维护秩序,还协助消毒、消杀,为隔离人员送菜,一个人“挑多担”,让居民安心、有信心。
“战疫夫妻”的坚守:“这几天累不累,注意戴好口罩、做好防护”,“你也一样,不要担心我,顾好你自己”。这段话来自一对“战疫夫妻”,党员志愿者黄文和他的妻子,他们在金源大都会1号楼,帮忙核酸检测、政策咨询,他们说:小区是我们自己的家,把病毒挡在外面,我们应该挺身而出。父女俩“齐上阵”:杨艳是中牟县一位民警,因疫情封控在家,她和父亲杨长志第一时间报名加入疫情防控队伍,测温扫码、队伍次序维护,忙前忙后的,父女俩各尽其责、互相鼓励、长时间的疫情防控,让他们培养了高度的默契,父亲的一个动作和女儿的一个手势,对方都能迅速响应。
爱心志愿,“抗击疫情,我们不做旁观者”。党员带头、群众呼应。“红色老兵志愿服务队”:“书记,今晚我待命,我作为党员和民兵有义务分担责任,有需要你通知我”王潇哲主动给社区书记发微信说。他转发社区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倡议书,号召辖区退役军人参与社区防疫工作,宣传最新防疫政策和暖心提示,是居民口中的“敲门小红人”。
老年志愿服务队:这支志愿服务队因疫情防控需要临时组建,共有8人,平均年龄70岁,最大的张春英老师83岁,在疫情防控中,这群老人不管刮风下雨,不管白天黑夜,每天活跃在防控一线,配合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,规范居民戴口罩、还为独居老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,与他们聊聊家常、嘘寒问暖,让他们找到归属感。星火志愿服务队:居民志愿者张凯每天和社区人员同上下班,连续5天不吃中午饭,从早忙到晚。受到他的热情感染,瑞庭酒店徐志鹏也一起加入志愿服务队伍,帮忙给重点人员上门核酸,在卡点宣传政策、测温、记录等,骑着电车拉宣传牌和防疫物资,由于风比较大,宣传牌几乎折断,为了护住宣传牌,自己从电车上摔倒,跌跌撞撞终于将牌子安全带到疫情卡点。
“疫情面前,我们不做旁观者”。他们的年龄身份各不相同,却用同一副热心肠传递出“守望相助”的温度,诠释着“众志成城”的力量。